2015年10月28日(周三)15:00-17:00,北外国关前沿沙龙第一期活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综合楼举行。本次沙龙主题是:国际关系平衡理论——“关系转向”的双边分析。本次沙龙由石之瑜教授(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讲、尹继武老师(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主持,并邀请张志洲(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和李永成(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两位老师作为评议人。本次沙龙吸引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三十多名师生前来参加。
尹继武老师首先介绍了石之瑜教授的基本情况。石之瑜教授是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旨趣为政治学理论、政治心理学、中国外交、文化研究、知识社会学、中国研究、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已出版中文专著与合著
50
余部,英文专著
10
余部,诗集
2
册,在英文和中文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此外,在海峡两岸媒体发表诸多时政评论专栏。石之瑜教授是政治学、国际关系和文化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有良好学术声誉的知名学者。
接下来,石老师做主题发言,为大家
介绍他最近
的理论——关系均衡理论(
Theory of Balance of
Relationship
)
。
石老师
首先介绍该理论提出的背景。通过对大国与小国之间互动的观察,石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大国不一定压制小国。而传统的权力均衡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追究到传统权力均衡理论的出发点——自然状态,“霍布斯”式自然状态下的理性是自助。然而,如果假设自然状态中
人结成群并以群体的形式来对抗自然的威胁
,那么每个人首先要考虑
的事务便是;避免被群所抛弃。因此,在关系均衡理论中,自然状态下的理性就是不要被群抛弃。该理论认为,透过群的关系的维护来保护自己,其中双边关系是积极维护而多边关系是消极维护。对于一国而言,与周边所有国家都维系双边关系,这样就安全了。
传统权力均衡理论关心的是,避免因一方权力过大从而对他方(尤其自己)造成威胁。而关系均衡理论关心的是,避免自身成为对方眼中的威胁。当对抗冲突发生时,关系平衡有两个原则:第一,若判断对方非恶意,原有关系仅受到技术性而非根本性破坏,那么己方让步,使对方不视自己为威胁,维系原来的关系;第二,当判断对方为恶意,关系受到根本性破坏,那么就要对对方进行惩罚,摧毁原有关系并进行关系重建。当处于中间状态,就要进行警告加让步。在每一种情况下,所有信号(signal)都是让对方知道自己想维持什么样的关系。
石老师还强调,囚徒困境若长期进行,双边都终将学会让步,因为长期的理性使双方愿意让步,但这需要计算。但在关系均衡理论所讲的关系中,让步是不需要计算的,这是祖宗的智慧,事实上,“明哲保身”这种文化自觉、智慧也是理性的。让步的目的是让对方息事宁人,长期而言这对自己有利。当然,如果对方继续不断恶意挑衅,则要改变应付策略。
石老师主题发言完毕,张志洲老师和李永成老师进行评议。张志洲老师认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多以权力和利益的理性算计为基础,与现实有相当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而石老师的关系均衡理论回到了对国际关系是怎么回事的探讨,跳出了西方的理论话语体系。从中国文化视角看,中国外交中的许多让步并非经过过多的理性算计,而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智慧。关系均衡是一门艺术,关系均衡理论把国际关系视为文化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扩大版。关系均衡理论可以引导我们较为轻松地以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视角去理解国际关系的路径。
李永成老师表示,关系均衡理论带来三点启发。第一,传统的权力理性需要算计,每一步都要计算和比较自己和对方的收益,而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理性不需要算计,这有助于决策时摆脱纠结。第二,关系均衡理论建立在双边关系基础上,区别于秦亚青老师的基于多边关系的理论。相对于多边关系理论,在双边关系理论指导下进行决策比较容易。第三,传统理论让议题挂钩,而关系均衡理论有利于让议题脱钩,这给我们现实层面的启发是,美越关系的走近不一定会导致中越关系走远。美日关系与中日关系亦如此,中国想发展中日关系没必要离间美日关系,美日同盟也不可能按照中国单方面的预期而遭到削弱。
两位老师评议完毕,在场学生与石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在场一位同学提出:关系均衡理论很重要的机理就是大国让步,但现实中,中国的让步并不总能获得他国的正面认知,由此导致中国的让步往往一厢情愿,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单边默契?石老师认为:方法与结果应该分开来看,通过某种手段的努力未必导致行动者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国家间的互动不乏出现以单边的方式去推动双边关系的建立。中国“单边默契”的失败有六步骤,但核心是缺乏有效的双边沟通。事实上,互惠、默契、让步等都有单边的因素在里面。
另有同学提出问题:在一个群里被边缘化的国家,是否会故意脱离该群而去融入另一个群,由此寻求替代性的关系?石老师认为:替代性关系确实是弥补恐惧焦虑的一个重要机制,脱离群这种现象是常见的。除了关系替代,关系的转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既有的关系,无论断裂还是淡化,永远保留着重建的可能性。我们会发现,两国发生冲突后又和好,例子有美国与越南,德国与法国。当一国需要协助,而曾经与其发生冲突的国家能提供这种协助时,那么会与之和好。双方往往通过旧有共享资源的再启动来重建关系。
此外,石老师与同学们还就群内部的身份认同、群内部和平的维持、该理论的相关概念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最后,尹老师对本次沙龙做简短的总结,总结了关系均衡理论的要点及其巧妙之处,并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展望。他再次对
石之瑜
老师及各位与会师生表示感谢。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太阳集团tyc539 谢仁宁供稿;高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