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太阳集团tyc539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大变局时代下的国际纷争与学科变革”,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张颖教授主持开幕式,太阳集团tyc539院长谢韬教授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分享了关于“中美竞争与各国选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太阳集团tyc539教授、新民书院副院长左希迎讨论了“‘关键十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并结合旧金山会晤展望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董青岭老师介绍了数字基建与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家安全研究,并强调了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设“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创新”“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议程”“区域国别学建设的互鉴与创新”“等级与国际秩序”“武器化的相互依赖”“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国与领导力”“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态势”“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等九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专题研讨一由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主持和点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黄宇兴结合谈判能力与联盟转型,从学理层面分析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前景。暨南大学太阳集团tyc539/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赵思洋尝试从思想史研究中汲取灵感,对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寻找有益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逄锐之围绕理论创新的价值提出了不同层面的创新方式,希望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实践有益结合。北京语言大学太阳集团tyc539讲师张豫洁尝试对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进行必要的反思,进而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寻找可能的路径。
专题研讨二由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董春岭主持和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苏若林分析了国家安全学的理论特性,并以国际冲突的系统性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太阳集团tyc539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莫盛凯结合海外利益保护的现实需求,探究了国家安全学视角下海外利益保护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人民大学太阳集团tyc539讲师吴迪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了如何将兵棋推演这一战略决策模拟游戏,有效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讲师赵骁结合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根据大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传统,讨论了国家安全学的创新方向。
专题研讨三由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主持和点评。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宋微结合自己的非洲研究经验,讨论了如何以区域国别研究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佘纲正讨论了数字时代科技及大国竞争之下新型“中间地带”的研究价值,可以成为我国国际关系学和区域国別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孔金磊结合中国东南亚知识生产的演讲逻辑,讨论了中国东南亚知识生产的内容与特点以及现阶段中国东南亚知识生产的不足。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倩雨通过“移民汇款与印度地方政党兴起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致性”这一案例,分享了特定议题如何推动区域国别研究。
专题研讨四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赵青海老师主持和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曹德军分享了国际秩序非等级化的背景下,结合中美两国的案例讨论了大国领导力如何塑造国际秩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董柞壮聚焦于美国中心的位置如何带来等级制,并分析了位置对等级制的影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王梓元结合国际地为等级制的内涵,讨论了国际地位与共同认知如何影响国家方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太阳集团tyc539讲师刘博文回顾了冷战时期等级秩序背景下美苏地位竞争的特征,并分析了当前等级秩序下中美两国的地位之争。
专题研讨五由《国际经济合作》主编郭语老师主持和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飞以金融领域的货币武器化为方向,分析了拉美地区的美元依赖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戚凯聚焦于科技领域的半导体产业,讨论了拜登政府系统性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采取单边武器化举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太阳集团tyc539讲师孔繁颖以供应链联盟为例,评估了拜登政府的供应链重塑战略的机制与内在张力。太阳集团tyc539讲师宋亦明从能源武器化的经验现象出发,讨论了能源“武器化”并希望进一步思考能源的“去武器化”。
专题研讨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副主任李隽旸主持和点评。北京大学太阳集团tyc539长聘副教授刘莲莲结合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等多视角,根据大国多边方案的基本逻辑和构成要素,讨论了中国方案的比较优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余博闻重新思考了全球治理的层次,并尝试探索中国如何在各个层次上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李博轩通过当前新开发银行的投票权力分布,分析了扩员后可能出现的“卢森堡悖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太阳集团tyc539讲师杨双梅讨论了为何推动国际组织改革、谁来推动国际组织改革以及主导国如何推动国际组织改革。
专题研讨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美国评论》编辑部主任刘卫东主持和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刁大明认为,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竞争存在竞争区间,如何拆解这一竞争区间将决定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徐瑞珂基于不对称联盟为视角,分析了俄乌冲突背景下美英法三边关系的演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婷根据近期中美互动的“变”与“不变”,结合美国国内观点辨析了“脱钩”的具体层次。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结合拜登任内美欧之间的互动,分析美欧对华政策变化并进一步思考了中美欧关系前景。
专题研讨八由《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副主任王锦主持和点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康杰结合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了乌克兰危机以来“潮间带国家”改变中立立场对地理空间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鹏根据近期多边合作动态,尝试思考如何从大世界岛视域下重新审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若杰回顾了北约战略转型的历史,分析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北约战略转型及其地缘政治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于游根据当前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讨论了俄罗斯从外交战略层面做出的调整。
专题研讨九由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副院长、《区域国别学刊》编辑部主任、《国际论坛》编辑部副主任张颖主持和点评。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康晓结合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特征,探析了中法气候合作如何促进气候治理的全局性进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聂敏涛分析了后疫情时代联合国人权机构对诸多人权议题关注度的变化,并思考如何从国内、区域、全球三个方面阐述人权治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蛟龙探究了多边主义争论的表现及其形成动因,并明确了联合国在未来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冲结合全球治理的大国竞争现状,探讨了全球治理秩序下大国合作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联盟化趋势。
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06年创办,现已成为北外国关的学术品牌之一,在国际关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并成为倍受期待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论坛聚焦于学科发展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们观点精彩、讨论深入、见解独到,激发了学术洞见、促进了思想交流、推动了区域国别学和国家安全学等学科的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