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坐在桌前,动动鼠标,接接电话,但既要有强大的语言翻译能力,又要有一颗真诚奉献的心,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我们是语言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群体里,焦淼所在的队伍是十分特别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活跃在各个场馆内,也没有活跃在大街小巷里,但他们的声音却经常出现在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耳畔,消除彼此的隔膜,温暖大家的心。他们就是多语言呼叫中心的语言服务志愿者。
“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坐在桌前,动动鼠标,接接电话,但既要有强大的语言翻译能力,又要有一颗真诚奉献的心,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我们是语言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多语言呼叫中心(Multilingual Call Centre),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三个人的对话里,两个人面对面,而剩下的那个人便是多语言呼叫中心的语言服务志愿者。
多语言呼叫中心志愿者焦淼。
走进多语言呼叫中心,宽敞的玻璃房里一张张长桌排列,每张桌上标记着不同的语言:法语、英语、德语、日语、俄语、意大利语……多语言呼叫中心隶属于北京冬奥组委会对外联络部,前身为“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天候、无障碍”的语言服务。多语言呼叫中心遵循“语种全覆盖、时长全响应、服务全专业”的工作原则,为保障冬奥会的正常举行,近百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语言服务志愿者在线提供24小时语言翻译服务。
焦淼说:“‘您好,这里是冬奥多语言呼叫中心法语专线。’简短的开场白,聆听对方的要求,专业流利地翻译,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冬奥代表团抵达北京,多语言呼叫中心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站台上、出租车上、酒店里……很多地方都多了他们的声音。焦淼表示:“作为一名多语言呼叫中心的志愿者,能够为北京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